透过现象看本质,推崇风格的变化就像拍电视剧,一阵子宫斗穿越,一阵子犯罪嫌疑、一阵子又仙侠玄幻,最终都离不开资本和商业运作的结果。
拍戏可以什么热拍什么,买衣服可以什么流行买什么,但装修不行,如果装修敞开了装,装修费轻而易举就会比房子还贵。
装修是一笔实实在在不小的开销,很多普通家庭倾尽几代人的财力买一套房,到装修这步都是有一定预算的。一些爆火的风格和材料,往往都是高颜值与高价格并存的。以微水泥为例,好一点的700~1000元/㎡,100平的房子全屋下来没有个20~30w根本做不下来。
如果没有仔细考量,分配好比例,一味追求美感和品质,前期花钱有多爽,后期钱不够就有多难受。不翻车几乎不可能,这一点,无论你是装修小白还是资深大BOSS都无法杜绝。
从淋浴房、定制柜到洗手盆台面,再到卧室双开门,如果不是了解这其中的必然,一般人真容易气出点毛病来。
任何一种风格,都有它的来历,很多风格甚至与文化变迁相关,伴随着社会不同时期发展演化而来。如美式、法式、意式与欧式风格之间,他们都来自西方国家,不像中式与西式那样容易区分。它们几乎起源于相似的文化,之间的细微差别也是在表现手法上有不同而已,有的粗犷,有的细腻。
装修公司和设计师,如果对某种风格没有深入得研究,学到的也只是皮毛,最后照葫芦画瓢,做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。要想做到好看又适合大多数家庭,非常考验设计者的审美能力。
众多风格和新颖的材料冲击着我们的眼球,要不要学,要怎么学,要不要买,要买哪种?我的建议是跟住大趋势,经过很多人的经验验证过,这个东西翻车几率小,市场、施工工艺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等都更加成熟,我们就可以跟,而且尽量必须跟。
比如瓷砖、地板通铺就是比分区效果更好,不需要处理两种材质的收口问题,也更具整体性。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家做复杂的吊顶了,它积灰、压低层高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,中国住宅的层高又没有优势,我们照做就好。
一些看上去很传奇,还没有过多在市场上,经过实际验证过的小潮流,一定要慎重。比如马赛克瓷砖、蒂凡尼玻璃很好看,但是用不好就容易翻车,装不好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厕所。
比如工业风、侘寂风、极繁、孟菲斯等风格,喜欢温馨的家不要选前两个,过于冰冷;喜欢简单的不要选后两个,过于艳丽、繁复。另外,设计师可以通过色彩和其他温润质感的材料搭配,降低了冰冷感。
不管怎么样,家是服务人服务于生活的,脱离了生活化的设计,即使它再好看,再高级,我们做决定前也得掂量掂量。不要为了做而做。喜欢一种风格就完全照搬,就和考试抄人家的卷子把名字都抄上一样。除风格外,任何一切流行的元素、产品,尽可能把他们都日常化、生活化,带入入住后的真实生活情境,来判断这个东西是否需要。
软装很容易出彩,不喜欢了换起来也容易,一套窗帘、一组家具、一些个性化的装饰品变化,就改变了一个家的面貌。如非特别喜爱,硬装尽可能低调一点。如果要做到软硬高度统一,达到极致,那就做好两个心理准备:一个是花钱别手软,另一个是做好接受它并且和它一直生活十年的准备。
想象一下,十年前你特别喜欢的东西,十年后还依然喜欢吗?
家是一个很抽象的词,没有具体的定义可以给它,所以我们的家,也不需要轻易被跟风所定义。
再好看的家,住起来别扭也白搭。把个人需求放在第一位,明确自己想要什么,至于别人怎么评论一个东西的好坏,不要受过多影响,和穿鞋一个道理,高跟鞋、运动鞋都有它的受众群体。都说中式丑,这样的新中式,年轻人也爱.
说到底,风格是一种概念,而生活是一种状态。
状态好,我们住毛坯房也可以感受到家的氛围;状态不好,住在皇宫里的戴安娜王妃,也没比平民幸福几分。装修公司小编下期再为大家带来更精彩的风格资讯,希望大家喜欢!